写书,办公开课,搞视频直播,搞付费订阅,这些都是“知识付费”鼓吹者试图帮助网络红人和公共知识分子赚钱的方式之一。
首先承认,这是不错的尝试,有付费意愿的人当然会越来越多,付费的方式也在增长,赚钱的方式也充满创意,这样的探索值得努力。
我对“知识付费”的可持续性表示忧虑。
以和菜头、冯大辉、李笑来的网络知名度,做一下“知识付费”的尝试,能赚到付费用户。读者也乐于自己微弱的支持能聚沙成塔,帮助写作者们持续写。但我很怀疑,网红写手的知识是否能持续的产出,读者能否持续的付费支持。
如果是一个学者,短则几个月,长则几年,才能有新的知识点产出。值钱。
如果是一个智库,则是以年为单位写出年度观察报告。值钱。
如果是财经分析人员,则是以财经事件为引子,基于彭博公司庞大的数据,在彭博终端前面花上几天时间,写出一篇几乎能摧毁一家上市公司的报告。值钱。
如果是新闻前线工作者,只身前往新闻现场,搜集一手资料,写出及时报道。值钱。
如果是深度调查,则和学者一样,短则几个月,长则几年,才能有新的调查报告产出。值钱。
如果网红日复一日的针对新闻事件搬运相关背景知识,这劳动是值钱的,为这样的“知识”付费的商业模式是可持续的。
像赏金猎手一样,就具体的问题作出详尽的解答,这样的知识搬运服务是值钱的。
如果做顾问,这倒是一个很好的“知识变现”的渠道,这完全是定制的“知识付费”服务,是边际成本降不下来的服务。值钱。
我的结论是:在知识付费领域,希望扩大用户量,又不增加边际成本,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想像。换个说法是,一份二手知识,想单向地无差别地卖给N多个读者,这种商业模式不可持续。换成人话就是:搬运工把一篇文章卖一百遍,这事没戏。
不过,若在搬运知识和围观搬运知识的过程中,形成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互动社区,这却是一个极好的商业模式。但这已经不是“知识付费”要研究的内容了吧。
首先承认,这是不错的尝试,有付费意愿的人当然会越来越多,付费的方式也在增长,赚钱的方式也充满创意,这样的探索值得努力。
我对“知识付费”的可持续性表示忧虑。
以和菜头、冯大辉、李笑来的网络知名度,做一下“知识付费”的尝试,能赚到付费用户。读者也乐于自己微弱的支持能聚沙成塔,帮助写作者们持续写。但我很怀疑,网红写手的知识是否能持续的产出,读者能否持续的付费支持。
如果是一个学者,短则几个月,长则几年,才能有新的知识点产出。值钱。
如果是一个智库,则是以年为单位写出年度观察报告。值钱。
如果是财经分析人员,则是以财经事件为引子,基于彭博公司庞大的数据,在彭博终端前面花上几天时间,写出一篇几乎能摧毁一家上市公司的报告。值钱。
如果是新闻前线工作者,只身前往新闻现场,搜集一手资料,写出及时报道。值钱。
如果是深度调查,则和学者一样,短则几个月,长则几年,才能有新的调查报告产出。值钱。
如果网红日复一日的针对新闻事件搬运相关背景知识,这劳动是值钱的,为这样的“知识”付费的商业模式是可持续的。
像赏金猎手一样,就具体的问题作出详尽的解答,这样的知识搬运服务是值钱的。
如果做顾问,这倒是一个很好的“知识变现”的渠道,这完全是定制的“知识付费”服务,是边际成本降不下来的服务。值钱。
你一个网红,你就凭一台电脑一只手机加VPN,就能持续的创造内容,或说创造知识?有那么多新知识可分享吗?我对此表示怀疑。
也许真相是:你们网红不创造知识,你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。
我的结论是:在知识付费领域,希望扩大用户量,又不增加边际成本,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想像。换个说法是,一份二手知识,想单向地无差别地卖给N多个读者,这种商业模式不可持续。换成人话就是:搬运工把一篇文章卖一百遍,这事没戏。
不过,若在搬运知识和围观搬运知识的过程中,形成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互动社区,这却是一个极好的商业模式。但这已经不是“知识付费”要研究的内容了吧。